您的位置: 首页 >互动>在线访谈 > 文字实录列表

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围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文字实录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30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程晓波先生,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锦刚先生,副省长雷思维先生。下面,我们首先请任振鹤先生作介绍。

  •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 任振鹤: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甘肃的情况。首先,我代表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全省2500万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谢意!

    说到甘肃,人们就会想起敦煌。敦煌,那是甘肃的名片,也是中国的骄傲。梦回千年,敦煌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放眼今天,敦煌见证着新时代甘肃发展的火热实践。甘肃这方积淀着深厚底蕴、传承着红色基因、蕴含着独特魅力的热土宝地,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广阔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陇原大地、情牵甘肃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两次亲临甘肃考察,勉励我们“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近些年来,我们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立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三个不平衡”的省情特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奋力谱写富民兴陇的精彩篇章。

    这些年,我们致力于经济发展,追赶的步伐越来越快了。2021年甘肃经济总量突破了万亿大关,2022年以来,甘肃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光彩,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列。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老区人民期盼多年的平凉至庆阳铁路开工建设,引洮供水工程让四分之一的甘肃人民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

    这些年,我们致力于山川秀美,多彩的颜值越来越靓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黄河甘肃段实现了“一河清水送下游”,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大见成效,实现了绿色蝶变。过去三年,我们完成了国土绿化2952.05万亩,2022年和2023年国土绿化面积均居全国第2位。地处河西走廊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均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过去人们担心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民勤人民发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愚公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治沙造林奇迹,当地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如今已成为沙漠里的碧水明珠,呈现出一派波光荡漾、水鸟翔集的景象。

    这些年,我们致力于民族团结,共进的旋律越来越响了。甘肃是个多民族省份,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我们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集中力量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省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迈步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像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青山绿水彩云间,诗和远方在天祝”,近三年经济增速均在8.6%以上,稳居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

    这些年,我们致力于社会和谐,幸福的成色越来越足了。全省80%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每年办成了一批教育、就业、养老、健康等方面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增速居全国第2位。省市县乡四级干部与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结对认亲,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关爱行动。针对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的实际,对受灾害威胁较重6类区域内的群众,实施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已有7.86万户、28万名群众远离了危险、搬出了安全、搬进了幸福。

    新征程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抢抓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章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甘肃的情况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 寿小丽:

    谢谢任省长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举手提问。

  •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省长介绍到,甘肃已经连续7个季度经济增速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请问甘肃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继续发力?谢谢。

  • 任振鹤: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甘肃发展的关注。正如您刚才所问的那样,甘肃经济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非常不容易。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蓄动能、增后劲。具体就是围绕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大行动,重点做了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的“五量”文章。

    在盘活存量上,我们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一批“老字号”正在成长为根基稳固、枝繁叶茂的“产业树”。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产业活了、链条长了、企业数量也多了,“十四五”以来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9家。

    在引入增量上,我们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力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央企连续三年集中签约,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投产。2023年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金额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投资410亿元的浙江巨化集团硅氟新材料项目落户在“石油老城”玉门,刷新了甘肃工业项目的投资纪录,各方看好甘肃、投资甘肃的热度持续升温。

    在提高质量上,甘肃集聚了兰州大学和中科院“一院三所”等优质科创资源。我们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在重离子物理、生物医药、冰川冻土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比如,中科院兰州近物所研制的国内首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在甘肃投入临床应用,实现了重离子超大型装置国产替代,是消灭癌细胞的“国之重器”,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4个掌握重离子临床治疗技术的国家。

    在增强能量上,甘肃有86个县市区,发展起来就是86台“发动机”,我们将县域分为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五种类型,因地制宜引导分类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富县、文旅名县和生态大县,近三年新增了16个百亿县域,累计达到36个。

    在做大总量上,对甘肃来讲,只有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加快追赶进位。我们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抓产业、大抓项目,一年一进步,三年迈大步。2023年经济总量达到1.18万亿,是2012年的2.2倍。这既是量的积累和跨越,也是质的变化和提升,更是精气神的极大增强和提振,我们有信心到“十四五”末再有一个新的大的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九个字”上下功夫:一是抓机遇。深入落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找准定位、放大优势,更好地把国家政策转化为发展实效。二是强筋骨。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三是作贡献。把国家所需和甘肃所能结合起来,在资源能源、粮食安全、生态建设等方面更好地体现甘肃担当、展现甘肃作为、贡献甘肃力量。

    谢谢!

  • 香港中评社记者:

    甘肃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像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都是热门打卡地。今年3月以来,“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更是带动了甘肃文旅市场持续火热。请问甘肃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推动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 任振鹤: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是当前甘肃最火爆的地方。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锦刚先生回答。

  • 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 张锦刚:

    感谢您对甘肃文旅的特别关注。今年,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受到全国关注。一碗麻辣烫,可以说是始于味蕾、源于美景、成于文化,掀开了甘肃神秘的面纱。

    这里,我想用两句比较通俗的话来形容甘肃。第一句是“上下五千年,甘肃不一般”。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走进甘肃,既可以探寻源脉,领略伏羲一画开天、张骞凿空西域、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传奇故事;又可以触摸文脉,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欣赏优美动人的《丝路花雨》,品读照亮心灵的《读者》杂志。第二句是“东西三千里,甘肃不平凡”。甘肃地形狭长,东西横跨1600多公里,拥有除海洋和岛礁以外的所有地貌类型,有人说在甘肃可以看到五分之四的中国。

    我们将在三方面持续发力,把资源大省打造成文旅强省。

    第一,让资源“活”起来。甘肃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度排名在全国第5位,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我们坚持一流资源、一流开发,深度挖掘各类文化资源的内涵底蕴和时代价值,像我们推广的“数字敦煌”,就是要让文化从墙上走下来、从洞里走出来,让更多游客感受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第二,让业态“多”起来。甘肃在这方面可以说做了很多文章,像被誉为中华道教第一山的平凉崆峒山,既是风景名胜区,也是休闲康养胜地,近年来在“文旅+”上衍生出了很多业态。我们将坚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吸引更多人来甘肃享受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第三,让消费“热”起来。今年春节假期,瓜州、玉门等地突发冰雪沙尘天气,大批滞留旅客在当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暖心瓜州”爆红网络。淳朴厚道、热情好客,把最好的留给客人,是甘肃人的内涵和品格。我们要把这种内涵塑造好,把这种品格传承好,让甘肃文旅的“烟火气”更旺,让甘肃文旅的“人情味”更浓,让各方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再过几天,甘肃将举办一年一度的公祭伏羲大典,下半年我们还要举办敦煌文博会,欢迎各方朋友走进甘肃,先来一碗天水麻辣烫,再来一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品味热辣滚烫的特色美食,体验“如意甘肃”的万种风情。谢谢!

  • 凤凰卫视记者:

    任省长您好,我们又见面了,去年底,积石山6.2级地震可以说是牵动人心。如今半年过去了,请问甘肃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得怎么样了?后续还有什么样的规划?谢谢。

  • 任振鹤:

    谢谢您对积石山地震受灾群众的牵挂,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晓波先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