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谈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文字实录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政府网高端访谈。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国务院的重点工作之一。日前国务院印发《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着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 国务院为何如此重视?《工作方案》核心内容是什么?又能为企业、普通老百姓带来哪些切身好处?中国政府网邀请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和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各位。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海关总署党组成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办公厅主任张广志,海关总署研究中心副主任万中心。欢迎你们。2018-10-30 10:15:00
-
主持人:
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三分之一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9月18日、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两次研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您认为这项工作为何这么重要?2018-10-30 10:17:00
-
张广志: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年内整体通关时间要再压缩三分之一。这次国务院又提出,到2021年底,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通关时间和通关成本,是口岸营商环境两大重要的指标。所以,我们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持续推动压时间、降成本两项工作。2018-10-30 10:18:00
-
张广志:
整体通关时间是指货物抵港到货物提离整个进出口环节的时间,包括货物抵港、装卸、堆放、理货、申报、查验、征税、放行等多个环节的耗时。除了海关办理业务时间外,还有港口作业、物流作业等时间。海关的时间占整个通关时间不到10%。2018-10-30 10:18:00
-
张广志:
2017年,我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是97.39小时,今年要压缩到65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是12.29小时,今年要压缩到8.2小时。截至目前,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单从9月份数字看,进口整体通关时间56.86小时,当月压缩比为41.62%;出口整体通关时间6.83小时,当月压缩比为44.41%,均完成了压缩1/3的任务。下一步将继续采取措施,确保通关时间没有大的反弹。2018-10-30 10:19:00
-
张广志:
从海关方面讲,要提高进口货物抵达口岸前“提前申报”的比例,非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可以“先放行后缴税”;还有,要推行铁矿石等矿产品“先验放后检测”,开通农副产品、鲜活商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等。从港口物流作业方面讲,要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向科技要效率、要效益。2018-10-29 10:19:00
-
张广志:
正如主持人所说,9月18日、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两次研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足见国务院对口岸营商环境的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2018-10-30 10:21:00
-
张广志:
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多边贸易的维护者,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自身的工作。对于口岸工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一方面为广大进出口企业松绑减负,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要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跨境贸易转型升级,实现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的转变。2018-10-30 10:21:00
-
张广志:
从国内看,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2.2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9.9%。其中,出口11.86万亿元,增长6.5%;进口10.42万亿元,增长14.1%;贸易顺差1.44万亿元,收窄28.3%。成绩来之不易,如果想保持下去,需要我们继续改进口岸工作,营造更好的口岸营商环境。2018-10-30 10:22:00
-
张广志:
从国际国内横向对比看,去年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跨境贸易排名在190个经济体中位于97位,远低于韩国、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我们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找出自身差距,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贸易便利化,激发改革动力,增强改革实效,加快推动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2018-10-30 10:22:51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