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宁县实施“七大工程” 打好移风易俗组合拳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23 15:13:00 浏览次数:
  

     

  移风易俗润民心,文明风沐宁州。近年来,宁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的重要精神及省、市委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部署要求,针对婚嫁彩礼过高、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坚持党委牵头、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着力实施七大工程多点发力打出了移风易俗的“组合拳”,推动城乡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一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工程,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推动移风易俗,关键在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理念。我县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十大创建行动,在县城建成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2个、主题景观小品5处、主题宣传灯箱150余个;在乡镇、社区利用农村文化广场、宣传文化墙、建筑围挡、院落围墙等各类宣传载体,建成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230余处,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大对农村高价彩礼的危害性及先进典型、文明新风的宣传力度,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市率先倡导成立了宁县乡贤文化研究会,大力弘扬乡贤文化,以树立良好家风为突破口,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开展优秀家风征集整理传承活动,利用乡贤人物教育引导群众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勤劳持家的优良传统,引导广大群众明辨是非知晓美丑,革除陋习、树立新风。  

  二是实施脱贫攻坚助推农民增收工程,着力改变贫困面貌移风易俗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特别是自然条件落后的乡村高价彩礼治理更为困难。因此,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着力加大偏远山区、落后川区的精准帮扶力度,找准致贫根源,精准施策发力,重点支持贫困村加强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改变贫困面貌,为推动移风易俗、实施乡村振兴创设良好的硬件环境。在全县60个重点贫困村成立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加大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安排162个单位6600多名帮扶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制定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计划,帮助引导贫困家庭大力发展苹果、苗林、瓜菜、草畜等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家庭经济拮据现状。同时,大力开展精神扶贫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出台了产业扶贫“331+文明乡风赠股政策,每年拿出3%的产业收益,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奖励股金,对全县孝老爱亲、热心公益、勤劳爱岗、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每人赠股1万元,激发群众精神动力,统筹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广泛传播现代文明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初步形成了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实施移风易俗舆论引领工程,着力营造浓厚氛围。移风易俗,教化先行。坚持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同步推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移风易俗的创新方式,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的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利用文明宁县”“宁县新女声”“宁县青年等微信公众号和中国宁县网等线上平台,开设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德耀宁州宣传专栏,刊载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宣传信息、倡议书、工作成果,多层面广角度开展移风易俗宣传,营造良好的移风易俗氛围。利用车体公益广告、LED显示屏、社区宣传栏等平台,播放、张贴移风易俗相关内容,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传播文明新风尚。利用重大节庆日、乡镇集日等节点,在县城广场、车站、集贸市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先后发放《抵制高价彩礼,倡树文明新风》《文明祭祀,绿色清明》《践行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等倡议书10万多份。组织创拍了《新生》《春回桃花湾》等一批反映青年创业、移风易俗等题材的微电影,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勇于拼搏、艰苦创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创新开办 新时代农民夜校” 257所,研究制定了《宁县新时代农民夜校管理实施细则》,由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担任校长,从群众身边的农技能人、致富模范、新乡贤等群体中选聘宣讲员,采取集中+分散”“农闲+夜晚等方式,开展五课(理论课、技能课、经济课、感恩课、移风易俗课)宣讲1280余场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  

  四是实施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工程,着力强化典型引领。坚持发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先进典型等“关键少数”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将移风易俗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利用党员活动日”“固定党日等平台载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五个带头”,即坚决抵制陈规陋习,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带头宣传落实移风易俗的有关政策措施和各项具体要求,带头劝导亲属拒绝高价彩礼,带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廉办,培育引导文明健康、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带动并影响身边的群众,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注重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约束,有力推动了全县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见效。先后组织开展了移风易俗好青年”“道德模范”“好媳妇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了拒绝高价彩礼的宁县杰出青年王海娟、新时代移风易俗好青年史亚彬和吕文杰、张成和李娜、以书画作嫁妆的春荣镇农民刘永宁等一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让广大群众通过看得见、感知到的身边先进人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向真善美靠近,向文明新风看齐。  

  五是实施婚俗文化新风培育工程,着力深化实践养成。坚持突出乡村组织的主体作用,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县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村(居)民议事会等四会群众自治组织,注重把本村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老党员、老干部吸纳到理事会中来,强化对以婚事为主的民间事务的话语权、主导权,切实发挥四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对农民群众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彩礼限高标准、拒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纳入村规民约之中,使之成为村民的共同行为准则,制定建立《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丧事务理事规定》《婚丧嫁娶酒宴标准》等具体规则,明确了婚丧事宜办事程序、彩礼礼金、酒宴标准及奖惩措施。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文明办等部门组织举办了全县相亲大会、建立全县适龄青年婚恋交友平台,方便适龄青年自由恋爱,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和婚姻买卖。“七夕”节组织举办了全县“浪漫七夕执手相约,移风易俗青年先行”为主题的集体婚礼引导广大青年婚事新办简办,倡树婚嫁新风。  

  六是实施农村婚介市场规范整治工程,着力强化源头管理。大力整顿规范婚介场所,支持引导在焦村镇、新庄镇、和盛镇庙花村建立了3处公益性婚介机构,为适龄青年牵线搭桥,常态化地举办形式多样的集体联谊活动,按照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的要求,妥善保管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年内将实现公益性婚介机构乡镇全覆盖。着力加强合法婚姻中介组织管理,引导婚介市场健康发展。加强职业婚姻介绍人员管理坚持媒人”“红娘进行政策解读、普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集中整治规范农村婚介人员队伍,依法严厉打击婚姻介绍人员对高价彩礼推波助澜、索要高额佣金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媒人哄抬彩礼的行为,推动了婚嫁新风的培育形成  

  七是实施移风易俗综合治理工程,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坚持完善制度措施,制定出台了《宁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宁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建立了宣传、纪检、组织、民政、公安、司法、工商、卫计、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县级抓统筹、乡镇抓监管、村级抓落实的移风易俗工作责任体系,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移风易俗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明确规定了县域内婚嫁彩礼、礼金、酒宴等最高限额。坚持抓好综合治理,政法系统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严厉打击涉贫违法犯罪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的公告》,狠刹高价彩礼歪风。严格执行《婚姻登记条例》,实行县级集中登记,严格审查证件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建立健全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依法打击利用虚假身份多次与他人骗婚诈取彩礼的行为。坚持突出文化引领,利用五进农村”“党员冬训等活动,通过道德讲堂”“百姓讲堂”“乡贤文化研究会等载体,组建移风易俗宣讲团,深入乡村、社区、机关单位、企业组织开展破陋习树新风专题培训、婚育新风进万家乡贤文化进乡村进企业等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20余场次,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抵制不良陋习,大力弘扬文明风尚。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指导建成焦村任村、和盛杨庄村等村级文明礼仪大厅,坚持定期发布道德红黑榜”“ 善行义举榜等榜单,着力培育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宁县文明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