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筑牢思想共识 汇聚前行力量——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庆城探索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15 16:09: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部分农民群众虽然生活富裕,但“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究其根源,主要是沟通渠道不通,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策理解、信任、支持不够,社会责任意识减弱,就容易滋生矛盾、造成误解,党和政府的积极作为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庆城县紧密结合农村现状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创形式,采取“建阵地、定规矩、树典范”的方法,切实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农民群众能够从思想、行动上坚定地和党委政府站在一起,感恩于党和国家,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建设美丽家园。 

  村史馆再现“发展史” 

  为了让村民进一步了解王畔村的发展历程,让后人知道现在生活来之不易,村风、民风及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在王畔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去年111日,由庆城县白马铺镇王畔村全体村民集体出资、占地2340平方米的村史馆建成开放,这也是庆城县首个行政村村史馆。 

  村史馆通过实物展呈、实景再现、文字介绍、图片展览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现代化地展示王畔村8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和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村史馆展出的实物图展影照500多件,都是当地群众自发捐赠。为了让村史馆更有内涵,继续征集反映区域历史、民俗文化以及农耕文明的各种实物展品,进一步优化展馆布局,丰富展馆内容。 

  王畔村村史馆的建成开放,既展示村庄发展历史,也记录村庄文化传承,更传承全体王畔村人集体的乡村记忆,在教育群众铭记历史,感念党恩,热爱家乡,共建家园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村史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畔村村史馆的经验在全县17各乡镇得到推广,一批以红色文化、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为主题,集中反映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深刻体现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村史馆正在相继建办。 

    

  农民讲习所传递“好声音 

  今年413日,全省首家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庆城县白马铺镇王畔村挂牌成立。为确保创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取得实效,王畔村党支部在讲什么上找准重点,在谁来讲上充实力量,在怎么讲上灵活多样,在谁来听上全面覆盖,坚持并重,更注重实践环节,生动活泼,很接地气,确实起到了开启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作用。 

  在实际宣讲中,白马铺镇边干边摸索,从根本上加强与农民群众的沟通,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县、乡、村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担任政策讲习员;社会各界的技术专家、农技能人、致富能手等等担任技术讲习员文明讲习员队伍的来源更为广泛,乡贤户老,乡村教师,文艺人才,优秀退伍军人,各级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各级各界的文明标兵、法治先锋,以及有志于为贫困地区扶志、扶智的文化工作者、退休老干部等等,很多人都被请来担任文明讲习员  

  与以往各类农民培训不同,王畔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讲习时间、地点、方式上更为灵活,讲习员以村组为重点,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生产一线,进行流动讲习,宣讲形式和内容群众喜闻乐见、易学易懂。目前,白马铺镇6个行政村1万多名农民参与其中,凝聚了思发展、想发展、谋发展的精神动力,“学、讲、用”“比、赶、帮”已蔚然成风。 

  这仅仅是庆城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一个缩影。在王畔村的带动下,全县17个乡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相继开讲,全县掀起了讲习宣传热潮。质朴的庆阳话,通俗有趣的讲解方式,赢得了广大村民的阵阵掌声。 

  村规民约提振“精气神 

  庆城县桐川镇针对农村高价彩礼、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以张旗村为试点,扎实开展破陈规、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三委干部走家串户,逐户逐人征求意见建议,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最终制定了《桐川镇张旗村破陈规、除陋习,倡文明、树新风村规民约十条》及张旗村《村规民约》八荣八耻通过广播、宣传栏、文化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弘扬优良传统、净化社会风气,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社会管理效应。 

  像张旗村一样,全县153个行政村村规民约纷纷出台,并通过以党员为核心的红白理事会,管理、监督《村规民约》的实施。全体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提先行动,带头落实新规定、带头贯彻新要求,带头签下新承诺,引领全村破移风易俗除 

  同时,各乡镇从宣传墙、宣传栏、文化长廊、地面等设施入手,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图、传统道德文化等图文并茂的内容贯穿其中,使移风易俗潜移默化的融入居民生活当中,教育和引导村民杜绝天价彩礼、厚葬、赌博聚众等陈规陋习,树立崇尚科学理念,倡导文明乡风。 

  《村规民约》的落实,为农村治理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使乡村的风气有了极大改观。现在村里喝酒、打麻将的村民少了,到广场跳舞、打篮球锻炼身体的村民多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文明新风日渐浓厚,村民的精气神更加足了。 

  庆城县首届情定周祖圣地·牵手岐伯故里树文明新风集体婚礼成功举办,白马铺镇王畔村红白喜事礼仪大厅小微企业开业运营,庆城镇凤城园社区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驿马镇东滩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玄马镇贾桥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这一件件事和一项项荣誉,见证着庆城县移风易俗工作取得的成绩。     

  党建引领托起“小康梦 

  党组织延伸到哪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就跟进、覆盖到哪里。为确保讲习活动见实效、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乡村面貌换新颜,庆城县各乡镇坚持党建引领,制定了讲习考核制度,把讲习成效的评判权交给基层党员和农民,并将考核结果纳入镇对村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小课堂”带来乡村振兴的“大实践”。马岭村后湾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村民自治小组共有156582人,23名党员实现村集体经济积累1200多万元。一个村小组村集体经济由近乎空白到突破千万元,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 

  后湾组党支部探索五双工作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双选机制,着力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在能人中选好人、在好人中选能人,突出能人治村; “双公管理办法,公开决策评议、公开财务管理,让群众参与到集体事务管理中来;双聚工程,紧盯群众现实文化需求聚群众意愿创业,聚发展合力干事,群众自《劝君马岭走一走》《美丽的马岭我可爱的家乡》等一批文艺作品;双培工程,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已将5名担任过村民小组组长的老党员培养成了致富带头人,6名致富能手发展成了入党积极分子;双带模式,致富能人带动贫困户,集体带动个人,解决了个别群众致富能力不足、贫困户资金技术短缺的问题,每年实现集体收益500万元以上。 

  “五双”工作模式使广大党员思想得到洗涤、信念更加坚定,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真正使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成为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目前,后湾组已成为老油区里的新典范,“村民富裕、产业发展、生态良好、乡风文明”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庆城县通过“村史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转思想,通过“村规民约”定规矩,通过“党建引领”见行动,充分调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接地气、凝共识、聚力量、见成效,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庆城县文明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