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庆阳市多举措创整洁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23 09:17:00 浏览次数:
    今年来,庆阳市坚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作为净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紧盯目标要求,突出阶段重点,全力抓促落实,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合水县吉岘乡:人人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合水县吉岘乡吉岘村,看到这里村容村貌整洁一新,每家院前院后都干干净净。 

  提到村里近段时间的变化,村民朱建文高兴不已。“环境变好了,空气质量高了,住着也舒服了,没事就出来走走。”朱建文说,“想要环境越来越好,就得人人参与,人人搞。” 

  记者了解到,合水县吉岘乡始终把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新村的有力抓手,以建设“合水南大门,美丽新吉岘”为目标,常抓不懈,紧抓不放。 

  在推进环境卫生整治中,吉岘村采取召开群众会议、入户走访、逢集日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目的意义,发动群众对庄前屋后、院落“三堆”及生产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倡导广大群众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在乡村干部的带动下,广大人民群众由“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纷纷拿起扫帚、扛起铁锨、推着人力车将自家门前的“三堆”、生活垃圾清理干净。 

  “环境整治就要这样搞,团结广大群众的力量,得到他们的支持,赢得他们的信赖,才不是白干。”合水县吉岘乡党委副书记杨晧巍介绍说。 

  乡村环境卫生整治让群众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改变。在吉岘街道开商店的丑春红过去总是将垃圾杂物随手往门外一抛,现在不仅自己将垃圾打包装袋丢送到街道里的垃圾桶,而且还主动监督起村里过往行人乱扔乱倒行为。 

  丑春红感慨道:“过去路上无人扫无人管,垃圾随手一扔也不觉得是件不好的事,现在村里把环境卫生治理得干干净净,再乱扔乱倒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吉岘乡吉岘村的付汉明是一名保洁员,他每天都会准时准点的出现在所管辖的区域,清理垃圾,打扫卫生,为营造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默默的贡献着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乡村公路上,白色垃圾、食品袋子、烟盒最多,我一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清理这些。”付汉明说。 

  另据了解,吉岘乡在推进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先后召开各类会议23场(次),其中乡级现场会2场(次),对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安排,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 

  截至目前,全乡已经发布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信息80余条,悬挂横幅、张贴标语16条,发放倡议书3700余份。同时,该乡投入资金120万元,新建垃圾堆放点8处,整治存量垃圾45处,治理河堤6处,清理边沟淤泥、垃圾、杂草135公里485吨,修剪涂白行道树23公里1.45万株,补植行道树2230棵,整修树畦及种植花卉30公里,拆除乱搭乱建18处,残墙断壁23处620米,清理建筑垃圾35吨,“三堆”435余处,各类小广告96处,累计动用人力2100人次,机械150台次。 

  西峰区什社乡:督查评比亮出治理成绩  

  “公路沿线及农户门前‘三堆’清理还不彻底,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健全长效机制。”“这里的树畦还整修得不够好”……7月17日,西峰区什社乡党员干部,采取现场观摩、实地查看、随机抽取、现场打分、量化评比的形式,逐村对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进行了“打分”。 

  “大家督查评比不遮掩,揭丑亮短不留情,既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学到了其他村组好的做法。现在不管是哪个村组,群众爱护环境、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提高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较之前有了彻底改变。”庆丰村村支书齐普杰说。 

  齐普杰所说的改变,源于西峰区什社乡大力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今年以来,该乡把改变村民群众思想观念作为推进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切入点,在全乡范围内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六进”行动,在街区利用逢集日开展宣传活动,在各村制作安装宣传牌30多处,建立13个环境卫生整治微信群,形成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全域无垃的浓厚氛围。 

  群众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如何清理农户门前的“三堆”又成为环境整治中的难题。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什社乡多次考察学习,积极衔接农机中心,建立有机沤肥池,对尾菜、果枝、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堆沤无害化处理,加工成有机肥,变废为宝,加快循环利用,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建沤肥池,美化环境、发展产业一举多得。”村民群众纷纷表示。 

  今年,什社乡被确定为环卫保洁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乡村干部抢抓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垃圾桶315个、电瓶式垃圾清运车30辆、中型垃圾车4辆,建成环保公厕1处、标准化垃圾暂存场2处,为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向深层次推进提供了基础保障。 

  为了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开展,什社乡全面落实全域无垃圾治理包抓责任制,在全乡推广包村领导当“片长”、联村干部当“路长”、村上干部当“段长”、组干部当“户长”、农民党员为“田长”的“五长制”工作方法,把全域无垃圾治理与农村社区化管理紧密结合,确定由乡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包组、保洁员包户责任,对乡村组环境卫生进行分片分段包干,各村共确定保洁员兼卫生监督管理员100名,实现了常态化保洁村民小组全覆盖。 

  同时,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力度,由乡纪委牵头,组织人员对全乡12个村进行督查,围绕整治内容、整治标准和整治时限等开展全面督查,发现问题当场指出,责令尽快整改,确保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扎实推进。 

  如今,行走在什社乡的村组道路上,格桑花迎风绽放,村民房前屋后也建起了小花园,群众在果园里、在蔬菜大棚中忙着发展产业,一幅村美人富产业兴的画卷徐徐展开…… 

  宁县古城村:从“脏乱差”到美如画 

  盛夏时节的宁县春荣镇古城村,通往村部的水泥路干净整洁,村道两旁的格桑花争相绽放,新农村房屋错落有致,一阵凉风吹过,村庄显得格外寂静优美。 

  “过去村上环境既脏又乱,村民随意将垃圾乱倒在路边,尤其是到了夏天,垃圾发出来的臭味,特别让人恶心,大家苦不堪言。”村民邵广录说,“现如今,村上修了路、栽了花、建了新农村、组建了环卫队、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村民的生活也跟着富了起来。” 

  古城村环境面貌从脏乱差到如今的美丽如画,都得益于村上这几年大力贯彻落实市县提出来的“城乡环境整治”“ 全域无垃圾”“美丽家园建设”等行动。 

  据古城村村支书邵彦洲介绍,为了改变村上的村容村貌,村上先后投资392.3万元,新建集中安置点1处,解决了20户群众住房不安全问题,配套建设两层18间标准化村部办公楼和文体活动广场各1处,修建了6公里的水泥道路,在村道积极种植花草,配备垃圾箱、村级垃圾填埋场和垃圾清运车等,开展日常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该村还聘用5名贫困户长期担任环卫工,负责对村上垃圾的日常清扫和维护工作。 

  今年65岁的张庆堂,家里4口人,上了年纪的老张还患有脑梗、腰间盘突出等病,老伴也患有冠心病和慢性胃炎,每年的医药费也得好几千元,为了帮助老张尽快脱贫,今年4月起,他被村上临时聘用为环卫工,每天早晨一大早,张庆堂和村里其他环卫工都会穿上橙色的环卫服,骑着电动车去清扫和维护村上的垃圾。 

  “公益岗位每月我可以领到500元,再加上我今年新增养殖的2头母猪,今年我就能脱贫。”张庆堂高兴地说。 

  村上配齐了环卫队、建了垃圾桶,让村上卫生清洁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如何让环境卫生保持的长久,并建立长效机制?为此,古城村还还聘任村上的老党员担任村级环境卫生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对辖区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建立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联户划区域包干责任制度,形成村、组、户三级责任管理体系和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 

  与此同时,村上还利用每月10日的“固定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带头在村上开展卫生清洁大扫除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并利用农民夜校、道德讲堂、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村民自身素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环境卫生靠大家”的理念,形成全村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陇东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