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庆阳市西峰区“四大工程”激发美丽乡村建设新动力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4 16:02: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西峰区立足区情实际,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生态人居”工程。一是改造旧村。对村落的危旧房进行拆除,对居住分布星散的群众进行搬迁,安排集中居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庄建设等要求,统一规划,达到房屋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近年来全西峰区把解决农村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促进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突出抓好抽查核查、整改落实、队伍培训、审核比对、改造建设五项重点,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危房认定和改造建设工作。三是改造景观。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绿化景观,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四是改造设施。改善人畜饮水、美化环境、改厕改厨、农村卫生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在选址中因地制宜,突出农村特色、乡土风情。 

  实施“生态环境”工程。西峰区以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新西峰为目标,制定了《西峰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10个方面13项整治任务,细化量化整治内容、整治标准和整治时限,推行街办主任(乡镇长)包面、科级干部包片、普通(村级)干部包组、保洁人员包路段的“四包”责任制,确保了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探索建立督察考核机制,对各乡镇街办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周督察、月通报、季评比,各级各部门建立了微信公众群,交流经验做法,并逐村逐社区开展检查评比,形成了“日常督察——整改落实——激励约束”的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发动群众加大对房前屋后脏乱差和室内物品堆放无序的整治,达到干净、整洁、亮丽。另外,根据各个村示范点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原有风貌及特色,设计独特的建设方案,打造别有特色的宜居乡村。 

  实施“生态经济”工程。一是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持之以恒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发展步履铿锵。突出优势资源,精心谋划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致力打造苹果、黄花菜、杏子、小米等生态农业示范区,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融入、示范带动、突出特色、培植产业、实现增长”28字方针,倾力打造“文化+旅游”模式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三是发展乡村养殖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推进山羊、猪、鸡等传统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壮大集体经济,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实施“生态文化”工程。一是培育特色文化村。在建设宜居乡村的同时,还着重挖掘乡村的文化遗址、民俗、名人、民间传说等,进行保护和传承,体现西峰的地域和人文特色,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二是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三是转变生活方式。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 (西峰区文明办  蒋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