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城市那份“美”——西峰城区“蓝天行动”一年效果回头看
7月26,距离西峰区渣土拉运专业化运行“蓝天行动”正式启动已经过去一年3个月时间。这一年多时间来,为了守住广大市民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西峰区城管局都做了哪些努力?西峰城区的城市环境和之前相比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据西峰区城管局副局长李汉武介绍,目前,西峰城区经过改装后的专业渣土拉运车辆已经达到50辆,从事渣土拉运的企业实现10家。各建筑工地对主要出入口都采用混凝土进行了硬化,并设置美化围墙围挡、车辆冲洗设施、冲洗槽和沉淀池,确保渣土拉运车辆净车出场。
西峰区城管局局长李廷位说:“《庆阳市城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出台后,西峰区城管局立即筹划开展‘蓝天行动’,在西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4月,‘蓝天行动’正式启动,这项行动牵扯到的社会矛盾很大,压力也很大,西峰区城管局顶着压力,坚持开展工作,如今,实现了当初的构想。”
渣土车“肆意抛撒”景象淡出视野
8月2日,说起渣土车没有管制之前西峰城区街道的景象,市民张奶奶说:“街道刚清扫过不久,转眼的工夫,清洁工人忙活大半天的成果就没有了,一辆渣土拉运车呼啸而过,尘土满天飞,遇见减速带时,车辆一抖,便有很多渣土被撒在了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反复碾压,渣土就这么被压瓷实了,很难清理,一遇到雨就成了泥,见风吹就是土。”
“但是今年这样的景象已经很少见了,拉渣土的车都被加上了盖子,从眼前过去不见一点渣土掉下来。而且城区街道很少见到有渣土车经过。”张奶奶说。
张奶奶所感受到的城市环境的变化,正是西峰城区“蓝天行动”实施一年后,城市出现的新景象。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街道上很少见到被渣土车抛撒的杂物、渣土等,路面干净了很多,在西峰区城管局的管制引导下,现在的渣土车都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没有“肆意抛撒”的现象出现。
西峰区城管局规划监察科科长郭超告诉记者,自《庆阳市城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出台后,西峰区城管局积极响应,为规范西峰城区渣土拉运行为,加强建筑工地及渣土运输车辆管理,西峰区城管局学习探索出了将西峰城区渣土拉运实行公司化运行的管理模式,由西峰区城管局对企业和车辆进行核准,并向社会公布。“这种管理模式,现在已收到良好效果。整个西峰城区的专业营运企业达到了10家。”郭超说。
加盖改装,渣土拉运市场更加专业化
庆阳汉腾工程有限公司是渣土车专业化运营的典范。总经理殷生智告诉记者,他在成立公司时,就把5辆拉运渣土的车严格按照西峰区城管局的要求进行了改装,并申请获批了渣土运输许可证。
怎样的车才算是符合标准的渣土车?郭超给出了答案:“按照西峰区城管局的要求,符合标准的车辆必须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采取‘硬帮软盖’改造,统一GPS监管、统一行车记录仪、统一放大号、统一标识(企业名称、标志、编号、反光标识)、统一车辆顶灯、统一车身颜色样式,只有这些做到位了,运营企业才有资质进行渣土拉运。目前,西峰城区通过审批的车辆已经达到50台。”
对这些专业车辆是如何管理的呢?西峰区城管局数字城管监督中心主任郝天峰说:“对于专业的渣土车,我们在数字化监管平台就能看到,包括车辆的运行轨迹、运行时间、运行速度,和是否存在抛撒渣土等。”
2016年4月10日,西峰区城管、住建、交警和运管等部门联合行动,持续开展了“蓝天行动”,通过严格运输企业车辆管理,开展昼夜巡查和定点设防等措施,以“竞争性准入、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集中式调配”的管理运行模式,规范西峰城区渣土拉运工作,切实解决建筑垃圾扬尘污染问题。
一年多的时间,通过扶持引导车辆改造,创办专业公司,禁止非专业车辆、公司承运建筑渣土等方法,把大部分从事渣土运输的社会车辆吸纳到专业运输公司,并要求各公司按规定完成车辆的改造。如今运营的翻斗车,皆已实行全密闭改造,马槽采用硬质材料严密包镶,顶部采用硬质材料严密合盖,并在车尾安装监控系统,可以清楚发现是否有抛洒现象,在车身按照GPS定位系统让运输车辆完全按照规定路线行驶,有效避免运输车辆抛撒遗漏垃圾无人负责的情况。
共同努力,守住城市的美
“渣土车治理目前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渣土拉运市场还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城管部门继续做出更多的努力去解决。”李汉武说。
李汉武表示,接下来,西峰区城管局将严格落实《庆阳市城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渣土运输专业公司的管理力度,实行星级考评,优胜劣汰制度,防止行业垄断,建立竞争机制。同时,将对车辆进行核准,对确实不具备拉运条件的车辆乱拉运行为依法从严管理,从重处罚。
“通过我们城管部门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努力,让西峰城区的渣土拉运市场越来越专业化,所有的渣土车运营车辆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建筑工地,都做好门前硬化、冲洗等工作,实现渣土不外露,只有通过不断引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维护城市的美。”李汉武说。(陇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