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屋”创造雅意生活 翰墨情滋润农民心田——镇原县“乡村书画屋”建设的实践探索
镇原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甘肃首家“中国书法之乡”,也是享有盛誉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传统优秀文化遭遇种种挑战的今天,如何挖掘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文化优势,力求以翰墨传承优秀文化,引领良好社会风尚,促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载体更实、效果更佳、意义更大,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为此,镇原县长期以来围绕打造“墨香镇原”名片,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实践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效植入书画传统文化的载体和途径。
2013年以来,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借力文明村创建和乡村少年宫、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按照“挖掘优势资源,传承优秀文化、滋养良好风尚、推动精神文明”的思路,开展了以建办乡村书画屋为特色内容的文明创建和文化扶贫,建起了以书画为支点的传承经典、涵养民风的崭新平台。目前全县建成乡村书画屋48个,为镇原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开启了一道亮色、注入了新的活力。
“挖优势”催生了“新思路”
镇原,素有“书画之乡”美称,积淀深厚,这为建办乡村书画屋提供了有力支撑。有传统、有基础,自古至今镇原书画人才辈出,引导和孕育了“家家挂字画,户户有收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三张”“四刘”以及邓博五、蒋玉书等众多名家的作品对镇原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县内书画练习、交流、创作、培训、收藏尉为壮观。有资源、有人才,全县书画爱好者达10万人之多,且仍有壮大之势。目前,全县专业和业余创作者达1万多人,其中专业人员1200多人,中书协会员28人,中美协会员7人;画廊和书画装裱店16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书画经纪人900多人。有需求、有市场。人人喜爱、家家欣赏成为一种风潮。收藏、礼赠书画成为日常生活交流的风气。全县中小学全部开办书画课程,课余参加书画培训的中小学生及成人数万之多。全县举办书画培训班达到120余家,消费性、产业性、群众性书画培训、创作、展览及经营活动日益兴盛。
“巧策划”成就了“大事业”
建办乡村书画屋,全国应属首例,是个新鲜事。为把这件事情做实,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设备、有活动、有实效的“五有模式”,创造性地进行建办书画屋的探索和实践、一是高位嫁接,把握导向性。制定了《乡村书画屋建设实施方案》,将书画屋建设列入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之内;把书画屋与书画乡(村)、书画一条街、书画农家(户)建设有机结合;与美丽乡村、乡村舞台、文化大院建设,文明农户、文明家庭创评有效融合,强化引导,整体推进。通过政府层面的规划引导,把书画这个本来属于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个体行为,提升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整体行为,实现书画创作生产从纯专业化、高端化向全民化、大众化的有效转变,全民书画形成气候。二是夯实基础,注重科学性。注重组织建设支撑,在规范原有书协、美协的基础上,先后成立镇原县书画合作社、镇原县青年书协等民间组织,并相应在社区和19个乡镇建立了分会。近五年发展各级会员800多名,以此带动和支撑书画屋的生存和发展。注重产业平台提升,通过小额信贷、专项基金和人员培训等形式扶持发展了54家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专业水平的书画廊和106家专业从事书画装裱和销售店铺走进书画屋,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书画一条街,促使书画产业在农村普及扎根。注重基础投入配套,自筹50多万元购置笔墨纸砚及桌椅、书刊等用品,筹集书画作品1700余幅,全部投入书画屋建设。各乡镇在村部建设布局时,都把书画屋的规划和内涵配套建设作为重要部分,通盘考虑,统筹推进。三是活化形式,突出实践性。着重在书画屋作用发挥的群众化、普及化上发力,力促使一个相对远离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和一种“修身养性的个人功课”变成“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采取“沉下去,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广泛开展县乡之间、乡镇村之间书画交流,在书画屋之间成功举办全县首届临帖巡展、书法篆刻展以及廉政、教育、卫生、电力、国税系统等不同层次方面的展览80余次。发挥书画屋阵地作用开展培训提升,组织乡村书画爱好者参加创作提高培训班60多次,培训人数上万人次,邀请中国书协培训中心20多位教授和著名书法家进行授课培训。持续开展书画“进万家”普及惠民活动,组织县内书画家深入各书画屋,年均为群众义务送书画作品1000幅以上、春联2万多副,累计义务书写门匾1200个,提升了书画屋的功能和地位。
“小天地”发挥了“大功能”
通过坚持实践和探索,书画屋已成为展示书画文化、推动创作经营、传承优秀文化、传播文明风尚的新窗口,使得书画文化极其精神所蕴涵的巨大潜力得以释放,对浸润道德品格、推动精神家园建设发挥了积极、深刻、持久的作用。当下,书画屋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写字作画关键在“修心习性”,其作为群众发自内心的爱好,可以最大程度将精神文明创建“内化于心”的要求落实于参与者个体。书画屋通过举办传统经典诗句、家风家训等书写、展览,在品味翰墨书韵中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书画屋成为农村文化生活的鲜活阵地。这个阵地的特色在于,设施不多、要求不高、实践不难,只要有兴趣便可亲自操作。特别是在传统节庆日、重大纪念日及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的交流培训活动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书画屋也成为“乡贤”“雅士”的聚集场,成为文明、娴雅之风吹送之地。书画屋成为创作经营转化的窗口。有供给必然有需求,有生产就会有市场。书画屋的作品,或被爱好者、有关机构收藏,或被经纪人批量带走,还有以电商形式在网上外销,这些都给书画屋或书画创作者带来一定经营收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镇原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