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明建设】镇原县:弘扬优秀文化 传承良好家风
近年来,镇原县把家规家训传承作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活动,用优秀家训培育人,用良好家风引导人,用模范家规激励人,由个人渗透群体,由家庭逐及社会,文明新风逐步形成,社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镇原人民向来重视启蒙教育与家庭教育,订立族规家训在当地蔚然成风,图为镇原赵沟渠赵氏家训。
一、“征集+提升” 把家规家训“亮”出来。镇原县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征集优秀家规家训,让优秀家规家训成为凝聚同族、同村、同乡,甚至全县人民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纽带。广泛开展“传家训、亮家风、评家规”活动,面向19个乡镇215个村300多个家庭,通过口述记录、文献查考,征集到优秀家规家训37条,编辑成册,向机关、社区、学校赠送。组织专家学者对虎泉张氏、枣园安氏、安定胡氏、镇原慕氏、庞沟庞氏等20多个家族的优秀家规家训家风进行了深入挖掘。一些家族在整理族谱时把家规家训放在突出位置,并将编辑好的族谱赠送族外人士和有关部门,有效促进优秀家规家训流传推广。
2024年9月20日,在县城西广场举行家风家训展
二、“研学+推广” 把家风故事“讲”出来。为进一步唤醒人们重视家规家训的意识,镇原县通过召开分享会、座谈会,广泛发动理论工作者、模范代表、社区群众,围绕“好家风”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织乡贤、文化能人等骨干力量,定期不定期开展巡回宣讲。邀请县内书画名家进村入户书写家规家训,张贴悬挂在醒目位置,有效激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道德自律。平泉镇洪河村的农民讲堂在开展致富产业、政策法规培训的同时,注重将家风家训宣讲作为重要内容,成立宣讲小分队,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讲”家风、“谈”家训。临泾镇“焦宏泽书法馆”、庆阳市乡贤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焦宏泽,自费刻制焦氏家规家训石碑100多块,陈列在自家庭院四周,供群众参观学习;组织村民传习家规家训,播放红色电影,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爱家爱国意识。
镇原县图书馆举办“红色家书”家庭诵读活动
三、“融入+践行”把家风家训“立”起来。镇原县全力做好“融入”文章,在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以家规家训宣传实践活动为着力点,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组、社区文明评议会,真正让展示家风、评议家训的过程成为广大群众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以“我们的节日”活动为契机,把家风建设融入清明、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中,进一步丰富道德内涵,提高育人水平。特别是在选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典型过程中,注重修身立德,突出家风传承,用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榜样”,教育引导群众。在“镇原发布”微信公众号、政府门户网站、新镇原APP等县属主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对各类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了传家风、做好人、促文明的良好氛围。
镇原县图书馆开展优秀家规家训进校园活动
四、“传承+创新” 把优秀家风“传”下去。镇原县积极发挥名人名家效应,将王符纪念馆、胡氏宗祠、段氏宗祠等打造成家风家训展示馆,充分发挥教化作用。在全县组织开展“传承家风家训,弘扬家园文化”主题朗诵活动,邀请朗诵爱好者朗诵中国古代经典家训、镇原县部分优秀家规家训及家风故事。镇原县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经典家训、家风故事诵读专栏,分期播出相关朗诵音频。平泉镇洪河村、中原乡武亭村通过建办乡村记忆博物馆,收集家书、家谱、老物件、老农具等,在历史的记忆中传承文明乡风。镇原慕氏家族制作竹质戒尺,上刻家规家训,为族内每户发放一把,在惩戒鞭策的同时,让家风全面传承。屯字镇闫孟村、开边镇解放村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将家规家训绘成勤廉家风文化墙,推进乡风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