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华池县:创新“一网两度三共”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8 15:19: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华池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党建为“红色引擎”,探索推行“一网两度三共”工作法,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强劲动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

  党建引领“一网”统管

  织密基层治理“铁网”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构建了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的组织体系。健全网格体系。华池县聚焦网格这一关键,按照“一网统筹、相对集中、务实管用”原则,以农村20户、社区300至500户为标准,构建“三级平台、四级网格”新模式,共设二、三、四级网格15个、117个、685个(城区39个,农村646个),实现“一网统管、多网合一” 。优化网格组织。将居民党员按居住地划分到所属网格,构建“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全县15个乡镇党委下设117个村(社区)党组织、277个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300户党员联系户密切联系群众,实现无死角治理。健全网格制度。制定《华池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网格员能力提升活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网格设置“五统一”(网格设置、网格员配备、工作职责、工作保障、考核标准)、5步工作流程(采集信息、及时上报、研判预警、办理办结、结果反馈)以及8项工作职责等规范,让网格员工作有章可循,切实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队伍融合“两度”提升

  激活基层治理“细胞”

  强化队伍融合,通过提升网格“牵引度”和微网“颗粒度”,激活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细胞”。强化网格“牵引度”。社区党组织与网格党小组发挥强大凝聚力、号召力,积极引导乡镇包村(社区)干部、村(社区)“两委” 成员、驻村(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等多元主体参与到685个网格。各方依职能成为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网格员等,并动员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带头人参与基层治理。在党组织的引领和网格的牵引下,各方力量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齐心协力推进网格内民生、环境、安全等事务有序落实,让治理成效惠及居民。细化微网“颗粒度”。把网格进一步精细划分,创建“微网格”1072个,将报到党员、网络配送员、小区物业人员、党员和志愿者等群体嵌入“微网格”,担任“微网员”,责任精准到人。“微网员”负责各自区域内街巷和楼宇排查,及时发现解决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和设施损坏等问题;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通过精细化、颗粒化服务,切实满足了居民多元需求,让基层治理深入民心,深入细微角落。

  协同推进“三共”联动

  提升基层治理“温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群众自治共进、管理共推、阵地共创,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与质效。群众自治共进邻里和谐。推行“三长八员”自治模式,由乡村组三级网格长牵头,网格员主动担责,认真落实“八大员”职责,积极参与“一约五会三榜两站”激励约束机制的评选等活动,通过一约定标准、五会来议事、议事成三榜、三榜量积分、积分兑实物,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推行“一网格一工作群”联动制度,建立网格微信群685个,县乡分管领导及网格长、网格员以及网格内群众全部进“圈”入“群”,实现“微网格”服务全覆盖。管理共推解决群众难题。推行“乡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明确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快捷哨”“应急哨”“攻坚哨”等3类50项职责清单,有效解决“看得见”与“管得了”的矛盾。推行“网格吹哨,党员报到”响应机制,让党员迅速响应群众需求。落实“三级六步”(由网格员、村(社区)“两委”、乡镇包联干部逐级调处;乡镇对村(社区)提级移送的矛盾纠纷,由综治中心、司法所参、相关单位联合调处)纠纷调处流程,实现网格、行政、司法调解“三调融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阵地共创加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15个乡镇、11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作用,并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治理、服务等多种功能,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楼栋和家庭延伸,着力打造县乡、村(社区)和小区(网格)四级闭环联动模式和“党群服务集群”。将党群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打造成综合指挥平台,推动“e网”融合,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华池县推行的“一网两度三共”工作法,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织密网格、融合队伍、协同共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其他地区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华池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