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做实念活“六字诀”——西峰区多措并举助推移风易俗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27 18:09: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西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实念活“聚”“评”“理”“约”“积”“润”六字诀,持续强化治理措施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取得成效。

  一是宣传宣讲“聚”出价值共识。依托线上线下同向发力,线上依托融媒体矩阵平台,开设移风易俗倡新风等文明实践专栏4个发布移风易俗类活动简讯、长图、短视频等累计760余篇各级政务新媒体宣传推送超3万多次线下联合部门力量组织开展“为爱赴约 见证幸福”集体颁证等移风易俗主题活动110余场(次),“新思想 革陋习 树新风”移风易俗宣传宣讲活动120场(次),移风易俗普法专题报告会30场(次),发放宣传彩页3万余份引导形成崇尚文明、节俭办事的价值共识

  二是倾听民意“评”出先进典型。以乡村“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为抓手,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围绕村民反应强烈的实际问题进行协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70余件,纠改村民不文明行为300余次,同时对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各个类型的先进典型进行评选和层层推荐,在区乡两级范围内推评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乡风文明“五好”(孝善好家庭和谐好邻里和睦好婆媳、最美好乡贤、文明好村镇先进典型27人(户)。

  三是红白理事“理”出文明新风。按照《西峰区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推进红白理事会规范化、制度建设全区100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由村“两委”领导,各村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乡贤、村民担任理事长、理事、成员的红白理事会,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规定婚丧事宜办事程序、彩礼限高标准、酒宴标准,形成了“有人管事、按章理事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浓厚践行氛围。

  四是凝聚力量“约”出乡村新规。修订发布村规民约三字经版和七言版,指导乡镇(村组)广泛吸纳村民的意见,制定含有抵制高额彩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等内容的村规民约,实现了乡村全覆盖刊播展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向村民小组延伸,由志愿者带头宣传、讲解村规民约,以宣传手册入户、内容公示上墙、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开展红黑榜发布等多种形式进行滴水漫灌式常态浸润,群众知规约、学规约、守规约。

  五是以小换大“积”出治理新路。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帮扶共建、社会参与的原则,大力建设“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积极探索“积分超市”建设新途径,将乡村振兴、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工作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有机结合,通过用积分量化文明行为的方式,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以倍增效应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截至目前,西峰区已挂牌成立“巾帼家美积分超市”29家,开展集中兑换166余次,参与兑换人数4880人(次),兑换物品5760件,价值8.65万余元。

  六是文化文艺“润”出和美风尚。利用元旦、春节、端午等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系列主题活动60场(次),文化文艺志愿者走进乡镇村组、街道社区、爱心互助院等开展送春联、送温暖等文艺交流和演出活动,为群众免费赠送春联、书画作品等3900余幅,同时积极开展“赏年画过大年”活动,以美术公共教育、非遗互动体验、文创交流展示等多种形式,将年画作品在公众号、电子屏、宣传橱窗上进行展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刘娟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