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华池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思路举措,夯实治理基础,提升治理能力,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赋能,擦亮基层治理底色
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坚强政治保证,坚持以“三个一”为核心,着力构建基层治理新体系。实施“一把手”工程。坚持“四个纳入”(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任务落实纳入绩效考核),优化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凝聚“三级书记抓治理、上下联动促落实”的强大合力。构建“一盘棋”格局。一方面把“事”靠实,推行“五法闭环”管理(安排部署、调研破题、督促指导、考核问效、结果运用),县委专题研究基层治理和信访工作8次,推动任务落实落细。另一方面把“人”盘活,积极实施南梁干部学院省级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北关社区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坚持选、用、育、训一体发力,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强治理的能力水平。擦亮“一张牌”品牌。积极打造新时代全域红色大党建,实施“六红工程”(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队伍、红色堡垒、红色治理、红色产业),着力培育南梁精神加持下的基层治理“华池实践”品牌。
“三治融合”聚力,创新基层治理驱动
“三治融合”是基层治理的强大策略支撑,坚持以“三治联动”为引擎,着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坚持“自治”强基。南梁镇被中、省社会工作部确定为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后,及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借鉴南梁革命战争时期“豆选法”经验,推广“411”议事法(四议一审核一公开),推行“1532”激励约束机制(一约: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五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三榜:扶志扶智积分榜、道德评议红黑榜、帮教转化进步榜,两站:双扶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升自治效能。突出“法治”保障。探索推行“红色革命+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一体融合模式,培育“红+绿”公益诉讼和“巧儿说法”品牌,开设“马锡五式”工作室和“窑洞、集市、田间法庭”,打造“华池定边铁角城人民调解中心”,创建全国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市县级139个。注重“德治”教化。创办“南梁大讲堂”,创新“五百千”(50个宣讲示范点、100人宣传队伍、1000场宣讲活动)“菜单式”宣讲模式,打造“六大课堂”(网络、手机、空中、广场、田间、板凳课堂),开展宣传宣讲活动1200场次,涌现出“中国好人”杜克宽、“甘肃好人”李晓梅、省级道德模范谯显明等一批先进典型。
“齐抓共管”增效,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齐抓共管”是基层治理的科学行进保障,坚持以“三全模式”为支撑,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新动能。党政群企“全参与”。聚合408个基层党组织、317家党政机关、2800家“两企三新”组织力量,开展“七联共建”行动(基层需求联建、组织生活联抓、集体经济联谋、民生实事联办、基层治理联动、矛盾纠纷联调),推动治理服务增效。为民服务“全天候”。充分发挥132个党群服务中心、13个“司机之家”和劳动者驿站,以及6个社区“一老一小一新”服务功能等作用,全天候、常态化服务群众所需、回应群众诉求。急难愁盼“全回应”。整合12345服务热线和综治、信访、人民建议征集等信息平台职能,链接公安、消防、应急等智慧化平台,提升公共安全感知能力和处置效率,12345满意率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
“固本蓄势”护航,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固本蓄势”是基层治理的恒久发展动力,坚持以“三维互促”为抓手,着力增强基层治理新质效。横向筑网“广”覆盖。探索开发社会治理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多格合一”,科学合理划分网格685个、“微网格”1072个,实现网格服务管理全覆盖。抓实“五个环节”(社会治理信息数据搜集、报送、归集、审核、管理),以“大数据”推动“大治理”。纵向施策“强”活力。推行“五张清单”(乡镇权力、赋权、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做到乡镇职权对等、权责匹配。明确村(社区)履职、协助和负面事项,清理不规范挂牌747个、工作群组131个,切实为乡镇赋权,为村(社区)减负。轴向增效“促”疏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定“135”施工路线图(“1”即以信访工作法治化为主线,“3”坚持前端、中端、末端“三端发力访源治理工作法”,“5”是实现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建立“1+8+N”(县综治中心牵头、8个调处委员会负责、N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三位一体”(“网、微、视”宣传和“常态督、集中督和实地督”)宣传和督办机制,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81件,化解率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