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庆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色工作方法展示丨第一期】庆阳五中:心育赋能以心润德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9 09:55:00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在省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色工作方法征集展示活动中,我市10个特色工作方法入选《甘肃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色工作方法100例》。为全面展示全市各级在着力推进、深化拓展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现开设专题,对我市入选的特色工作方法进行展示,为巩固提升工作成效积极营造有力有效的社会宣传氛围。

  庆阳五中:心育赋能以心润德

  【引言】

  庆阳五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启智润心、耕润化成”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以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为抓手,通过心育赋能,以心润德,建立了以“心语坊”为中心向外辐射带动的“主题式、系列化、活动型”德育体系,构建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德育教育大格局,积极应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做法与成效】

  确立心育工作一二三四架构。“一个中心”是指学校将师生终身发展、幸福作为工作重心和重要抓手;“两个保障”是指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学校制定了心育制度和管理机制,每年确保一定的经费用于心理健康专业培训及心理咨询室的运行;“三条战线”是指心育工作同时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间进行,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四方联盟”是指构建“家、校、医、社”四方联盟,推动四位一体教育体系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思想道德建设保驾护航。

  探索工作心育“九个一”模式。即:每节课前一次三分钟演讲,每天一次课间操,每周一次阅读课,每周一次“心语坊”工作研讨会议,每周一次微课,每月一次教育沙龙,每月一次家庭讲堂,每学期为全体老师进行一次心理知识讲座,每个心理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个小型心育校本课题研究,这些做法极大提升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做到心育工作四个“面向”。一是面向学生:充分利用心理课主阵地,与其他课程的交叉渗透,实现全过程育心。发挥心理委员及心理社团中坚和骨干作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分年级预约开展带有心理素拓活动的心理讲座。开展个体、团体辅导,提供发展、矫正性咨询。二是面向家长:每学期两次家教沙龙,通过家教讲堂(学校),集合心理老师、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等成人的智慧,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开展亲子心理素质拓展,让家长和孩子彼此换位体验,互动交流,增进理解。三是面向教师:通过科室沙盘最大限度地培养老师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对学科组老师进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四是面向外校和社区:“心语坊”团队除做好校内心育工作外,还积极参与全市乃至全省心理健康工作,广泛提供心理健康援助、专题授课讲座、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等,为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启示与思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庆阳五中紧抓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心语坊专业团队,坚持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为目标,努力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五项内容,以学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科研为先导,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强大优势,努力让学校成为全体师生愉快工作学习、快成长的幸福健康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