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之光铸发展之魂——2024年华池县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综述
庆阳融媒记者 封康康 通讯员 贺东凯
思想若耀耀华光,破暗夜以导前路;理论如磐磐厚土,奠宏基而撑远天。
今年以来,华池县始终将理论武装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以上率下、创新形式,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华池这片红色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固本培元 筑牢理论学习根基
华池县注重“关键少数”领学,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头雁”作用,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中之重,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掌握核心要义和精髓实质,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截至今年12月,华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进行集中学习14次,开展专题研讨7次。
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确保规定动作精准到位、自选动作独具特色、基本要求严格落实,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开展集中研讨,中心组成员分头领学,带头作重点发言,力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深化学习效果,推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截至目前,华池县各级党委(党组)开展学习591次,研讨交流246次。
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到分管部门单位、联系乡镇、帮扶联系村和联系党支部,为基层党员干部讲党课621场(次)。扎实推进“我学我讲我践行”活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基赋能 拓宽理论宣讲领域
华池县积极探索实践,整合宣讲队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拓展渠道载体,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关键少数”向基层组织延伸、向全体党员拓展、向广大群众覆盖,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县委宣讲团集中宣讲、宣讲小队常态化宣讲的工作格局,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理论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突出主题集中宣讲。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宣讲活动,抽调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党校教学科研骨干和县直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组建县委理论宣讲团,深入全县各机关、企业、学校、乡(镇)村和社区,开展集中宣讲314场(次),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广泛开展百姓宣讲。全力打造 “南梁星火”理论宣讲品牌,组织开展“赓续星火 理响华池”全县理论宣讲大赛,遴选吸纳优秀宣讲人才,组建5个“宣讲小分队”开展“草根宣讲”,把话筒交给普通百姓,把群众变成宣讲主角,让党的理论“声”入人心。组织“送戏下乡”文艺巡演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826场(次),累计受众达2.5万人次以上。
夯实基层宣传阵地。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大喇叭、“学习强国”等平台,整合盘活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七进”活动,建立1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理论宣讲阵地。组织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把党的理论政策宣传覆盖面扩展到各村和普通农户家中,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增效提质 提升理论阐释水平
理论阐释是挖掘理论深度、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华池县采取集中轮训、举办专题研修班等措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发展实际和工作需要,分领域、分学科、分专题深入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深度、感情温度、研究厚度的理论成果。
扎实开展调查研究。针对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颈、推动工业发展、红色旅游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改革发展及民生问题,形成调研成果6个,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积极创新学术科研。发表省级社科理论学术论文9篇,完成省级课题立项1个、结项2个,向市级以上研讨会提交论文4篇。《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的对策研究——以庆阳市为例》分别获庆阳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丰富社科普及形式。充分发挥社科界的理论引领作用,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系统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观点、重要论断,深入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透彻学理、深邃哲理,借助新媒体优势,采用“网言网语”“微言微语”阐释“党言党语”,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深学细、学懂学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社科知识、发展成果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