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时评】勤俭节约永不过时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和价值取向,引导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如今,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能行其“道”,与勤俭节约的传统和作风严重缺失有很大关系。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必须抓住勤俭节约这个“牛鼻子”,勤俭节约谋业、创业、守业。
认知传统,勤俭节约谋业。充分认识勤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品质,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离不开勤俭。诸葛亮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修身”信条;朱用纯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齐家”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经验。充分认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独特优势,正是有这样的优良作风和与人民甘苦与共的情怀,我们党历经苦难、走向辉煌。唯有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方能无穷匮。我们要积极守护、擦亮勤俭这个“传家宝”,用勤奋之风、勤快之心、勤劳之力,谋好家业、筑好根基、写好人生,节制、节省、节用,坚决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
勤劳朴实,任劳任怨创业。美好生活不是等来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劳动价值观,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坚决摒弃坐等靠要的“寄生思维”、投机暴富的病态心理、好逸恶劳的“啃老”观念、不劳而获的享乐主义。坚守中华民族劳动伦理,树立正确的勤劳创业观,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劳动美德,用辛勤劳动塑造拼搏自强形象,以劳动赢得尊严和社会地位,不断开创未来美好生活。
开源节流,惜物节约守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深厚家风底色。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方为中国文化所提倡。移风易俗、树风正气当以勤俭之风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铲除未富先奢、炫富竞奢的土壤,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让厉行节约蔚然成风。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模范,时刻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带头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开源节流、精打细算。
勤乃发家之本,俭为致富良方。勤劳是新时代接续奋斗的重要品格和精神力量。“今日中国,正面临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需我们凭着勤劳、智慧、勇气,以信仰、信念、信心铸就精神的力量。”曾经我们用“勤劳革命”写就中国发展奇迹,未来更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让中国式现代化梦想成真。
来源:陇东报
作者:刘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