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问题导向 秉持为民理念——庆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之四
今年以来,庆阳市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聚焦基础建设、城市管理、市民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制定推进措施,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常态长效推动创城工作提质增效。
庆阳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创城工作指挥部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4次对创城工作作出批示,先后召开主体业务培训会、难点治理协调会、重点任务推进会,逐级分解任务、传递压力、靠实责任,对标对表抓促任务落实。
坚持逢会传达有关会议精神和关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指示要求,传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创城工作提出的底线要求,进一步凝聚创建文明城市是政治要求、发展所需、职责所在、民心所向的思想共识。在8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和1个综合协调组的基础上,组建综合协调、实地督查、档案材料、宣传报道等四个专责组,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能职责,统筹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材料提交、问卷调查、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
庆阳市探索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发挥西峰区创城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专班长的工作专班,由县处级领导分片包抓,统筹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和难点问题整治;各专项推进组牵头单位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开展督查调度等形式,推动行业系统创城任务落实,构建起指挥部统一领导、创城办统筹协调、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整治开展综合督查8次,市、区创建办紧盯实地考察点位,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专项督查,下发督查通报35期、督办函52期,整改反馈问题640多条。各牵头单位分行业分领域开展督查调度80多次,现场发现问题,跟踪督促整改。
庆阳市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行“行走街道、马路办公”模式,安排城管、交警等职能部门70%工作人员进入划定的34个责任片区,定人、定岗、定任务,做到人到网格去、事在一线办。建立“党建+创建”机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创城主题党日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进入划定区域,开展卫生清洁、文明劝导、文明宣讲等实践活动,推动形成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针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市民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畅通诉求渠道,接受监督评价。召开了上半年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座谈会,开展了第一、二季度公众问卷调查,对群众反映的45个问题和提出的29条意见建议,建立任务台账,明确责任清单,跟踪督促落实。
庆阳市在精研指标体系、精心培训指导的基础上,还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落实、精准化推进。按照全省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培训会要求,市创建办组织相关人员精深研究《工作方案》和各项指标体系,先后6次开展专题培训,集中辅导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督促指导西峰区和市直部门(单位)对标落实重点任务。建立《202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点任务责任清单》《中央文明办年度测评反馈重点问题清单》《实地考察点位督查反馈问题清单》等工作台账5本,推行任务分解“编号制”,责任落实“挂号制”,解决问题“销号制”,以时间倒逼、任务倒逼、问题倒逼,压实主体责任,推进任务落实。聚焦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等重点难点问题,以市两办名义统一印发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结满意度提升、城区线缆“蜘蛛网”整治、出租车行业整治等10个专项行动整治提升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具体措施、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落实,以点上整改促进面上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