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技术创新赋能马兰黄花丰收季
近年来,庆城县黄花菜依靠自身“色泽亮黄、肉厚味醇”的马兰黄花菜独特品质,因其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糖分、矿物质等,具有利尿、通乳、平肝止血、消食健胃等特殊药用和保健功能,居全国同类黄花菜产品之首,而闻名世界,被外贸部授予“西北特级金针菜”称号,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远销欧美,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成为庆城县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和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多次被评为省优产品,2006年12月,又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对庆阳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截至目前,庆城县黄花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赤城、白马铺、驿马、卅铺、马岭和南庄等十多个乡镇,预计今年总产干菜1.1万吨以上,产值达3.2亿元以上。
以“地方特色”成为“重点产业”。庆城县素有栽植黄花菜的传统,独特的地域和自然条件,使这里生产的黄花菜成为地方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明代“前七子”领袖人物,庆城籍大名人李梦阳,返乡回朝时将庆阳府安化县的黄花菜带回朝廷,献于皇帝,皇帝食用后大为赞赏,成为庆阳特色农产品的佳品。目前,全县栽植的品种为马兰黄花和线黄花,其中以叶宽、根系发达、花蕾长、肉质厚的马兰黄花为主栽品种,庆城县将具有庆城特色的黄花菜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政府及时出台扶持政策,按照基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市场化,通过绿色防控,科学管护、合理施肥,提升每亩黄花菜的出产率,依托驿马工业园区数十家黄花菜制品公司等龙头企业,改进技术设备,改良加工工艺、提升黄花菜干菜品质,做大做优庆阳黄花菜品牌,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延链”。为更好地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在2000年左右,当时庆城县将黄花菜产业提升到全县产业发展之首,成立了产业研发机构——庆阳县黄花菜研究所,研究所主要开展了新技术研发和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一是在种植上试验示范庆阳黄花菜新品种,从当时全国各地引进黄花菜品种进行技术改良,经多年试验研究,庆城县马兰黄花品种因其条大,肉厚,味醇等特点,在质量和产业上其他引进新品种无法与其争锋,经试验证明庆阳马兰黄花菜品质卓越,不愧为“西北特技金针菜”的美誉,之后研究所重点研究内容放在新技术推广上,先后推广实施地膜黄花菜种植技术、滴管渗透水肥一体化技术、秸秆覆盖技术、地埂双行种植技术等10多项技术研发,截至目前,地埂双行技术因其技术简单实用成为全县黄花菜产业新技术之首,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深受全县农民欢迎。二是在杀青制干技术研发上,当地群众通过多年实践,先后用柴火大锅杀青变为用棚膜通过阳光杀青,使得杀青技术在晴天变得简单,杜绝使用药物杀青,提高黄花菜食品安全。近年来,由于麦收后三伏天雨水较多,驿马工业园区数十家黄花菜收购企业,转变思路,研发黄花菜制干设备,其中庆城县国祥农产品有限公司研发的黄花菜杀青烘干新设备,实现了黄花菜就地加工和杀青、灭菌、干燥一次性完成,达到提高干制率和优质菜率的效果。研发出了无任何污染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工艺,替代了农民群众在阴雨天添加焦亚硫酸钠的加工黄花的方式,降低了对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已建成黄花菜加工线3条,年鲜菜加工能力达150吨,获得发明专利3项,该公司鲜菜加工每吨收入可达8000多元。据市场反应,该公司加工的黄花菜每公斤售价约50~60元,比常规晒制的黄花菜每公斤高出20元。庆城县黄花产业在“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一体化效应进一步显现,对黄花菜产业做大、做强,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以“高标准谋划”促进“产业发展”。庆城县面对庆城黄花菜产业“外有强劲对手、内有不利因素”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深化保护和发展黄花菜产业的思想认识,加快产业科研创新发展,鼓励全县黄花菜加工企业开展示范基地创建,提高黄花菜产品品质、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杜绝非法添加,确保产品质量,强化黄花菜质量安全整治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深度挖掘黄花菜产业的文化内涵,不断扩大庆城县黄花菜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庆阳黄花菜的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结合当前庆城县黄花菜产业发展情况,适时举办规模的黄花菜品牌推介会、抖音带货节等活动,促进产品销售,提高品牌影响力,促进庆城县黄花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庆城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黄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