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养老更安心 服务更贴心
近年来,华池县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持续提升全县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联系不到车了给我说,我帮你联系。”
“好,我走了你一天给我把花浇上。”
院子里,护理员张会香和王永军老人正在聊天。
过几天,王永军准备回趟老家,他正在给照顾他的护理员张会香嘱咐需要照看的事项。
“这是我养的兰花,红掌……”,王永军一见到记者,就兴奋的介绍着他的花,他是老人里面养花养的最好的一位。王永军虽然身体有残疾,可是个闲不住的人,年轻时修过鞋,当过保安,做过保姆,2019年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身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于是2020年搬到了华池县社会福利院。
在这里,他依然是那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小老头,院里组织的各项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连续三年,他被华池县社会福利院评为优秀院民。
“一天起来就锻炼,活动室里进去设施好,早上出来做早操,坐着玩玩,不会做就跟着扭,每天就这么锻炼,现在身体恢复的还可以。”王永军高兴的说。
与爱热闹的王永军不同,80岁的刘淑兰老人刚来这里不到一个月,还不太适应这里的生活。
“你看社会多好,吃的也好穿的也好,护理娃娃把咱们伺候的好,还给咱们洗衣裳,你还有啥不适应的!”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和老人们一有空就跑来找刘淑兰老人说话,给她解闷,以便让她尽早的适应这里的新生活。
说话的这位就是福利院生活了五年多的朱明有老人。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和老人都喜欢称呼他“老朱”。“老朱”今年74岁,是一位退役军人,他为人热心正直,爱帮助别人,是工作人员的“好帮手”,也是老人们的“知心人”,在院里威望很高,这里的老人有什么事情都爱找他协商。
朱明有妻子张志粉肢体二级残疾,儿子朱久德精神二级残疾,平时干活做饭都很不方便。自2018年他们一家三口搬进这里,便迎来了幸福惬意的新生活,还收获了新的“家人”。
华池县社会福利院在满足院内老人吃、穿、住、医等方面需求之外,特别关注老人们的心理健康,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文娱生活,开设活动室、手工制作室、多媒体会议室、阅览室、康复室、心理咨询室、能力评估室。
老人刘菊花说:“我们每天有闲时间就来这里看书,有时想看一些杂志或者心理学的书,但是我不能扫码,叫别人给我扫一扫码,就可以了。”
老人王永军说:“我们一天感觉很幸福,住到这里面没有一点忧愁,感觉啥都很充实。我还爱唱歌,爱唱陕北民歌,各种活动我都爱参加,我也是个欢乐人,爱凑热闹。”华池县社会福利院护理员郭红红说。
人间重晚晴,最美夕阳红。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就是最大的幸福。华池县福利院把养老事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养老服务也实现了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的跨越发展。老人们在这里活出了精彩的“夕阳红”。
“生活丰富的很,一点都不孤单,真的很充实,就像一个大家庭。”老人王永军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高兴的说。
“我觉得自己干了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积德行善的事情,能让这些老年人老有所依,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华池县社会福利院护理人员张会香说。
近年来,华池县社会福利院进一步加强职工、院民队伍建设,目前社会福利院共有老人57名,工作人员16名,对无人照料的老人进行全方位服务,可以让老人“拎包入住”。此外,还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从老人中选出代表,负责监督指导日常工作。
华池县社会福利院院长赵娜说:“我院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老人’的办院理念,坚持‘文养结合’的幸福养老模式,极力打造原味足、品味高、情味重、韵味浓、趣味强的‘五味俱全’养老阵地。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活力、互帮互助、团结和谐的良好生活氛围,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