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正宁: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2 18:16:00 浏览次数:

  正宁县坚持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与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发展一体推进,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在宫河镇王录村“红色村庄”项目建设点看到,村道宽敞洁净,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房屋整齐划一,家家户户院子内外整洁美观、花团锦簇,一幅美丽乡村的画面让人耳目一新。王录村是一块红色热土,1937年2月至8月,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邓小平曾在王录村住了将近5个月,期间他一边组织部队修整训练,一边开展政治教育,发动群众募捐抗日军粮,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地下组织和地方抗日救国会,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王录人,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财富。村党支部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立足村情民意和蔬菜产业发展基础,确定了蔬菜兴村的发展思路。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引进山东合万家集团,由正宁县正发公司负责管理运营,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种苗、农资、技术、销售“六统”模式,打造全产业链的蔬菜生产服务运营模式。目前,已建成蔬菜大棚33个,为周边群众提供200多个务工岗位,人均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多万元。“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要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想方设法扩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红色土地孕育希望。”王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芳运说。

  今年,宫河镇党委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建设突显红色元素的红色故事雕塑、红色光辉广场、战士剧社展览馆,大力推进以垃圾、风貌、厕所为主的“三大革命”和乡村建设行动,对沿线废旧房屋、残垣断壁进行拆除,为群众修建柴草棚、谷物仓,硬化入户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提升沿线风貌,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到户厕所300多座,实施“一村万树”工程,绿化、美化、亮化环境,着力打造幸福宜居美丽村庄。

  正宁县是革命老区,革命遗址遗迹存留丰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正宁县先后组织实施了王录村、南邑村、柴桥子村、新庄子村4个红色美丽村庄项目,深入挖掘老区精神内涵,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乡村振兴辟出新路、作出示范。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