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孟坝镇“六个持续”奋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孟坝镇自觉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人民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导向,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惠民生的实践活动,打通了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持续夯实阵地建设,从“有起来”到“优起来”
整合人员、项目、资金等各类资源,结合镇情实际,按照“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原则,将实践阵地建设到群众经常去、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在政府机关、各村(社区)分别打造了以“政务服务+文明实践”“党群服务+文明实践”一体的实践所(站),全镇共建成镇级实践所1处、村级实践站15处,实现镇域范围实践阵地全覆盖。2022年,综合提升实践站4处(机关、孟坝、社区、王湾),精心打造了以王湾村“百年古树根文化”、孟坝村“民族团结进步”、孟坝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孝老爱亲”、孟坝社区“近邻服务”为主题的特色实践点。
持续壮大队伍力量,从“建起来”到“精起来”
积极汇聚各方志愿力量,组建了以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为主要力量的机关志愿服务队,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村民小组长、公益性岗位、环卫工等组成的村级志愿服务队15支,注册志愿者3900余人。同时,积极引导农村离退休干部、乡村教师、先进典型、致富能人、“百姓名嘴”等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围绕“强素质、提能力、树形象”,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7场次,积极引导弘扬志愿精神,传递奉献正能量,真正做到扑下身子、放下架子“零距离、面对面、心贴心”服务群众。
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从“学起来”到“讲起来”
充分发挥实践所、站“学习、传习、实习”的阵地作用,积极培养宣讲力量,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深入“田间地头、街口村头、百姓炕头”,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播到乡村的每个角落。积极吸纳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先进人物、道德模范等组建镇—村—组三级宣讲团和百姓宣讲团,积极邀请县委宣讲团成员来镇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政策融入本地方言,贴合生活实际,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多层次的理论宣讲。近年来共开展理论课宣讲、政策答疑等活动150余场次,切实达到了群众坐的住、听得进、传的开的效果。
持续丰富文化生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紧扣“凝聚群众,以文化人”的目标定位,多渠道组织开展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新风尚,传播新理念。统筹利用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等各类阵地,深挖传统文化、乡贤文化、特色文化等优秀资源,持续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活动,适时举办书画展评、文艺演出、全民阅读日、广场舞大赛、“春联大征送”“社火表演”“香包传情”等活动470余场,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展现求乐求美的精神风貌。
持续拓深服务活动,从“动起来”到“热起来”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心设计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围绕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思想教育、主流价值培育、生产生活所需、帮弱济困等方面开展精神宣讲、普法宣传、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产业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环保、交通劝导、安全生产指导、关爱“三留守”和困难群众等服务活动690余场,从志愿者带头动起来,到全民参与热起来,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从“治起来”到“智”起来
改变传统的“治”与“管”,在方法和途径上费心思、下功夫。一是强化群众自治,建立健全“一约四会”,严格执行理事会章程,实行红白喜事报备制度。二是抓住“关键少数”,建立媒人信息台账,规范“媒人”行为,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3100余份,在全镇范围内举办了“牵手花海·缘定七夕”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集体婚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乡风落地生根。三是开展文明选树,广泛开展“六评一创”、最美系列、红黑榜、“晒家庭美德·比人居环境”建和美乡村、优良家风家训征集等评选活动,推动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新风正气传得开”的生动局面,引导村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