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华池县五蛟镇杜右手村文明实践+5”举措 助推乡村振兴文明新风尚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1 15:50:00 浏览次数:

  

  华池县五蛟镇杜右手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土地面积24.8平方公里,耕地15732亩,现有户籍人口3891423人。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不断丰富强化“文明实践+5”举措,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文明实践+阵地队伍,“强”服务新村。突出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两个重点,弥补弱项短板。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重点实施“一创一评”(文明村创建、“五星级文明户”创评)“一规一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一堂一队”(乡村振兴讲堂、志愿服务队)“一场一榜”(文化广场、好人榜)“一超一室”(积分超市、书画阅览室)。优化设置了“五室两厅两站一中心”等功能室,提供菜单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最后一公里”。

  

  文明实践+榜样带动,“引”模范新村。积极倡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按照“网格推荐、组上报、村议事会审批”方式,组织开展杜右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户”评选活动,在尊老敬老、家庭美德建设、民俗改革、带头致富等方面选树典型60余人,涌现出全国退伍军人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杜克宽、中国好人赵元瑞。大力挖掘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好人事迹,着手整理编写了《杜右手好人故事汇编》,深度报道典型人物。积极策划组织“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堂”集中宣讲活动,先后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杜克宽、党代表王雅丽宣讲2次,注重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倡导全村“学好人、做好人、赞好人”的社会新风尚。

  文明实践+群众活动,“化”和谐新村。坚持把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注重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强对已有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建成了文明实践站、“乡村舞台”、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图书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和乡村记忆馆。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学党史、送文化”、广场舞展演、书写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系列文化活动;依托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积极组织乡村振兴讲堂、农民运动会、读书大赛等,为农村文化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文明实践+扶危助困,“暖”幸福新村。积极开展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召开村级协商民主议事会,研究决定村两委每年对本村80周岁以上老人、重度参加人、重大变故家庭开展一次集中慰问。建立网格化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登记党员志愿者20名、巾帼志愿者20名、青年志愿者20人,大力开展志愿者进村进家庭活动,为留守老人提供打扫卫生、洗衣服、理发、送药助医、代购代买等贴心服务。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励办法,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积极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明实践+移风易俗,“育”文明新村。始终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工作、舆论宣传、村级治理各个方面,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家风家训和感恩教育,着力提高农民政治素养。实施道德“红黑榜”发布制度,建立完善了“村规民约‘红十条’”,坚持把制度建设、道德教育和实践结合起来。持续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活动,大力整治铺张浪费、天价彩礼、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通过抓宣传、抓教育、抓养成、抓管理,积极培树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供稿:华池县委宣传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