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西峰区“一院一堂”做实“一老一少”关爱服务行动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7 19:50:00 浏览次数:

  西峰区总人口51.38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6.83万,占总人口的13.3%。留守老人1.2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0.7%。有未成年人1.3万人,其中留守儿童448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33人,孤儿66人。农村外出务工人口5.86万,占农村人口的29.97%。

  全省关爱服务行动开展以来,西峰区紧扣“积小微功、凝大关爱,聚强合力、促大振兴”这一主题,以解决“一老一少”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入点,立足区情实际,建成农村爱心互助院暨爱心互助学堂(一院一堂)6处,进一步夯实关爱服务行动载体,拓展优化服务内容,真正把关爱服务行动落实到关键处,为“一老一少”带来了真实惠。截至目前,全区“一院一堂”已登记服务老人200多人,留守儿童42人。

  一、为什么建“一院一堂”:着眼解决“五无、五缺、五盼”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乡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留守老人面临有钱无人养老、失能无法养老、空巢无力养老、五保无能养老、变故无心养老“五无”困境;留守儿童出现照料缺位、情感缺失、家庭缺爱、生活缺管、教育缺乏“五缺”问题;留守老人和儿童心怀吃有味、身无疾、无人嫌、聊有伴、乐有所“五盼”愿望。这些困境、问题和期盼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现实瓶颈。为此,西峰区以关爱服务行动为契机,通过建立爱心互助院和爱心互助学堂的形式,为农村“一老一少”提供吃、住、娱及生活学习方面的便捷服务,让农村特殊群体生活更有尊严,更加舒心愉快,从而让一个个充满欢乐的家庭构筑成一个个幸福美满的村庄。

  二、怎么来建“一院一堂”:低成本、多功能、优服务

  按照“村(社)主办、中心辐射、连片带动、互助服务”的思路,立足不同村情,采取企业捐助、校舍改建、村部改造、农村公用房腾用、家庭院落租赁等多种模式,盘活现有闲置资源,进行改造利用提升,变废为宝,建办“一院一堂”。均设有暖心食堂、娱乐室、休息室、“四老”工作室、多媒体室、图书室等必备功能室。创新推行“五助”(助餐、助洁、助医、助困、助急)养老服务,“五心”(暖心、贴心、爱心、用心、安心)关爱服务,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饮食、医疗、文娱、托育、学习辅导等差异化服务。将“一院一堂”打造成为“一老一少”的暖心园、健康园、幸福园、开心园、服务园。

  三、如何管理“一院一堂”:互助性、公益性、自主性

  坚持把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温柔底色,采取“政府主导推动、村级负责运营、社会筹资支持、群众互助参与”的运行机制,尽量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一是突出互助性。按照“富帮穷、少帮老”的理念和“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思路,倡导院内老人互相帮助、互相照料。引导低龄、健康老人或者赋闲在家的中年人群积极参与养老时间储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闲时积累用时兑,既解决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可推进互助养老长远发展。二是突出公益性。实行“公益+低偿”“差异化收费+自助积分”的方式,对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收费150-260元不等;孤儿免费用餐;留守儿童和重度残疾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与互助院工作人员协商,有效解决老年人及特殊困难群体吃饭难问题。三是突出自主性。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争做互助院主人。同时,从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当中挑选威信高、有热情、人缘好、身体好的老年人聘任为人民调解员,组织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每成功调处一起司法卷宗管理案件补助100元,普通矛盾纠纷案件补助30元。

  四、如何运营“一院一堂”:多元化、社会化、可持续化

  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运营经费多元化。“一院一堂”建设运营资金主要通过“政府出一点、村集体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拿一点”的办法来解决。政府经费保障由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配套一次性补助资金25万元,农村养老服务阵地建设一次性补助资金10万元,农村老年人公共食堂每年列支经费5-10万元,综治维稳基层治理经费2万元,文化惠民项目配套文体设施。目前,已收到各类企业爱心捐款155万元。二是爱心互助社会化。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队206个,志愿者1.1万余名。组织志愿者每月上门提供免费理发、打扫卫生、清洗衣物、帮厨、辅导作业、兴趣培养等一系列爱心服务。本村在校大学生、退休老教师、乡贤能人等利用假期时间,义务陪伴留守儿童写作业,讲解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以及课外兴趣培养,寓教于乐。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节日期间开展“一张照片、一件衣服、一次义诊、一场演出、一次理发、一次入户”关爱服务20余次,社会爱心组织机构邀请心理专家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心理抚慰和心理疏导50余场次。三是运营返哺可持续化。主要通过“企业帮、群众筹、爱心助、社会捐、经营补”五种方式,做到“一院一堂”可持续发展。全区28家“万企兴万村”结对企业积极参与,帮助“一院一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100多名爱心互助院老人及村民为“一院一堂”捐赠筹集自家自留地种植的果蔬和粮食。13个社会爱心组织、近千名志愿者为“一院一堂”提供志愿服务及帮助。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捐资助学等公益捐助活动为农村特殊群体送温暖、献爱心20多次。小寨村、冉李村提供对外营业及开办农家乐等,增加村集体营业收入,增强“一院一堂”自身造血功能,确保运营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