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西峰区:农村小厕所 助推乡村大民生
西峰区深入学习临洮县以卫生旱厕推广为重点,分类推动节水型水冲式卫生厕所、传统旱厕改造、水泥坑改造等户厕改造模式,持续将“厕所革命”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拓思路,学经验,促发展。制定《西峰区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继续推广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户厕改造模式,2019年改厕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累计改厕32326户,今年计划改造农村卫生户厕4030座。
提前谋划抓开局
坚持把完善政策、加强动员作为推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作的基础,制定《西峰区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西峰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奖惩办法》等专项工作方案和政策性支持文件,细化明确年度卫生户厕改造的任务量、改造模式、技术要求等。每年至少召开1次农村卫生户厕改造培训会,采取现场观摩和专题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培训讲解卫生厕所建设的政策要求,并围绕技术、材料、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有序推进。
因地制宜抓示范
董志镇立足实际,把“厕所革命”作为推动乡村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因地制宜,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多元引导模式。即:走出去(组织群众代表外出赴改厕先进县乡参观学习)、请进来(请改厕企业提供各类改厕样品到村,供群众实地查看选择)、立起来(镇东西两片,各选择两个试点村整村推进,立起示范标杆);二是责任包干模式。全面实行“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点、联村领导包村、联村干部包组、村两委会成员包户”的五抓责任包干体系和“月评比、周通报、日调度”的督查调度机制。三是自主多选模式。对农户新建住房和具备水冲条件的户采取“滚塑一体三格式”卫生水厕模式;对群众基础条件差、改造困难大的户采取“集成式一体厕屋+生物菌降解”的旱厕模式;对新建居民小区采取“污水管网水冲式”卫生厕所模式。在董志镇改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以点带面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选定并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改厕模式。在城镇、城郊污水管网覆盖到的农村和建有新农村居民点的区域,推广集中下水道水冲式卫生厕所;在川、源等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村组,持续推行“滚塑一体三格化粪池+自吸泵冲水+防冻直通式马桶+硅胶防臭漏斗”的模式,引导新改建户厕全部入院,有条件的尽可能入室。保证户厕改造任务落地落实。
确保质量抓落实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合理配套抽污服务设施,配备吸污车63辆,抽污泵121台,清运人员70名,设立了服务热线,做到及时清理、维修,根据农户实际和需求情况,确保抽污设施正常运转。成立了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指导工作组,下派一名改厕技术指导员,全程对改厕过程中出现的化粪池、厕屋、厕具、排气管安装不达标、群众反映的使用和后续服务等问题进行指导和反馈,确保技术指导到位。严格落实日常巡检、监督检查等工作制度,每个改厕村确定了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专职负责厕所维护、粪污清运等工作。严格质量标准,全面推行“首厕过关制”和质量总承包制,落实“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放样、统一采购厕具、统一施工队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验收奖补)要求,强化区镇村三级干部过程监管责任,在统一改厕模式前提下,厕具的选择、工程队的确定、工程的进度,全部授权于村级组织,由村民说了算。同时,以村为单位,按照“完成一批、验收一批、奖补一批”的工作思路,帮建不强建,不下任务,不设期限,成熟一户改一户,完成一村补一村,确保户厕改造“建一座像一座,改一处是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