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黄土高原上精准扶贫的标杆——2020年“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拟推荐先进个人张华事迹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24 09:05:00 浏览次数:

 

 

张华,男,汉族,19661010日出生,甘肃镇原县人,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甘肃中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庆阳市政协常委,甘肃省人大代表,甘肃省工商联执行委员、光彩事业协会副会长、全国产业扶贫协会副会长。

张华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役,以集群布局、两路突进、线面结合、科技强控的发展理念和全面带贫、科技推动、循环拓展、内外发力的带贫模式,将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紧密连接,建立了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当地脱贫攻坚找到了有力抓手,奠定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的坚实基础,撑起庆阳脱贫攻坚半边天。

 

立足实际 集群布局 搭建脱贫“快车道”

 

庆阳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畜禽产业基础深厚,但大多局限于家庭小规模养殖,未能产生较大的农业附加值。张华立足当地实际,大力发展肉鸡、肉羊产业,率先走技术化、规模化、特色化经营之路,实现了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的转变,助推了脱贫攻坚步伐。

2014年,张华在镇原15个乡镇建设了36个养鸡场,在县城工业园区建了屠宰线、饲料厂、羽毛粉、肉骨粉生产线、有机肥厂。带动农民成立了100多个养鸡专业合作社,由中盛与他们一一签订合同,共同养鸡。以每吨高于市场价150元收购当地青杆玉米10万吨,带动种植玉米的农民年增收1500万元。吸收1500多名贫困户到中盛鸡场务工,年发放工资5400多万元。以每亩500元流转农民土地,每年付流转费220万元。物流运输及三产带动500多人就业,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几年时间,中盛虽然自身亏损2000多万元,却让当地农民收入增加了1.7个亿,带动镇原一半以上的贫困户脱了贫。目前,公司与福建圣农合作,实现了强强联合。

2016年,张华启动了湖羊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建设国家肉羊品种测定站实施湖羊全基因组选育,组建了湖羊育种核心群2600只,构建了适用于湖羊基因组选择的参考群体,实现了母羊两年三胎、单胎产羔率215%、羊羔存活率98%135-150天育成公羔出栏体重达到90-95斤等多项同行业领先的生产指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已形成了适合农牧交错带产业实际和资源禀赋的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圈舍建造、科学防疫、分群饲喂、人工授精和TMR饲喂等降成本、增效益的先进技术,实现了产品溢价增值和自身持续盈利,具备参与扶贫、带动增收的产业基础,拥有为贫困户提供健康安全的优质低价怀羔基础母羊和以保护价回收的带动能力。现有种羊繁育场13个,存栏基础母羊10.6万只,预计2020年可提供种母羊13.7万只、种公羊1.2万只。建成10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15万只烫毛羊生产线各1条,累计屠宰羊只40万只。建成千只湖羊示范场175个(按400只基础母羊为一个单体合作社计算共计352个),存栏20.3万只,预计2020年可提供种母羊15.6万只、种公2.88万只。

     张华在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的湖羊基地检查羔羊的健康情况

多年来,张华始终坚持把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放在首位,随着中盛模式全面运作和公司的快速发展壮大,在参与式扶贫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效果显著。现已带动481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实现产业收入5021万元,年人均增收1285元;带动38246户贫困户自主养羊、养鸡,户均年增收16403元。各养殖场、屠宰厂和饲料厂共提供就业岗位4600多个,吸纳2872名贫困劳动力、272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

 

全面带动 多元增收 激发脱贫“内动力”

 

为了改变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让贫困群众靠勤劳致富,张华采取公司带动、合作社引领、贫困户参与的方式,让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互助合作中来,变输血造血,将沉睡资源变成了增收资源,将改革红利变成集体盈利,将资产保值变成了产业增收,破解了贫困群众自发种养技术水平不高、销售不畅,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适应市场、对接市场、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的制约瓶颈,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分享产业利润。

20186月以来,张华的公司已带动庆阳市建成肉羊扶贫合作社1670个(社均带贫25户),存栏70.8万只,其中基础母羊38.1万只,年饲养量115万只,带动481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实现产业收入5021万元,年人均增收1285元。

同时,张华积极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采取微利供羊、订单养殖、保护价收购、统一加工销售方式,带动农户自养、种草增收、务工增收等不同方式,多渠道、多层次提升扶贫效果,一揽子解决扶贫事、人、钱、物、技理念、机制、路径、方法问题,把相对有限的政策资源与相对无限的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与贫困户、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贫困户利用扶贫专项贷款,从企业购买基础母羊和公羊按标准饲养;企业通过合作社给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以保护价回收出栏羊只。每个贫困户购买15只基础母羊,年饲养量达到45只,出栏30只育肥羊,可获纯收入16403元,人均4100元。贫困户按照公司的种植标准种植饲草,公司通过合作社订单收购,贫困户获得饲草种植收入。中盛公司和肉羊合作社每年收购青贮玉米52万吨、苜蓿(燕麦)青干草18万吨,带动全市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15万亩、苜蓿(燕麦)22.5万亩。户均种植1亩青贮玉米、5亩苜蓿(燕麦),年可获纯收入6700元。将扶贫车间建在羊舍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成立培训学校,通过培训让贫困群众到各养殖场(合作社)各个岗位当产业工人,领取工资报酬,增加务工收入。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2800多人,每人月工资约3000元,年收入3.6万元以上。

        张华在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的湖羊基地查看冬季饲料贮备情况

贯通 绿色发展 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

 

中盛公司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国家关于农业生产领域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总体要求,大力推广有机肥使用,扩大无公害种植面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助推全县种植结构调整。根据中盛公司饲料加工厂对玉米的需求,公司采取了价格引导措施,每吨高于市场价150元收购,带动镇原县及周边县区全膜玉米由每年种植60万亩增加到105万亩,公司今年收购当地玉米6万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900万元,其中贫困人口年增收630万元。

为了促进传统型种植向经济型种植的转变,使果蔬向高品质高营养高价值方向发展,中盛公司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发展,采取统购统销和每年向农户提供有机肥料的方式,带动全县贫困户种植黄花菜3200亩、优质苹果4000亩、优质杏1000亩,推动了当地果蔬种植业的发展,提升了果蔬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1000户果农年收入2600万元,年增收800万元以上,其中700户贫困人口年收入1800万元,年增收560万元以上。

按照张华的设想,他将依托庆阳区位和资源优势,以肉羊产业为核心,继续推行草业(玉米)养羊(养鸡)羊肉(鸡肉)深加工羊(鸡)粪加工有机肥有机肥进果园的循环发展模式,形成上下游融合贯通、农工商无缝对接、农产品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庆阳形成“350万吨优质牧草、1亿只白羽肉鸡、1000万只肉羊、30万吨有机肥、200万亩有机苹果五大农业产业,建成中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湖羊特色小镇等农业产业综合体,打造陇东黄土高原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实现鸡、羊、肥、草、果等农业内部各个产业间横向一体化有机融合和一、二三产业间纵向一体化协调发展,助推庆阳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循环发展,推动全市农业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6万户,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扶贫产业培育和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带动作用。

 

心系社会 慷慨资助 做好最美“扶贫人”

 

多年来,张华在做好扶贫产业的同时,不忘初心,热心公益事业,先后捐资镇原县临泾、太平、马渠等乡镇修建公路、办公楼、文化广场、五保家园、幼儿园、小学和为学校添置电脑等;资助品学兼优和贫困学生生活补贴等;5.12汶川特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捐款,支援灾区重建。先后向社会捐助1.68亿元,支援农村基础改善、薄弱学校改造、贫困群众和困难学生救助等社会事业,帮助15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荣获2015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提名奖、2020年甘肃省最美扶贫人2020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等。

            2020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颁奖典礼

办好一个企业,助推一方经济;做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这是张华的初心和使命。如今,他距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来源:中共庆阳市委宣传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