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有关名词解释
1. “3341”项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即打造三大政策性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瞄准四大产业方向,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三大政策性战略平台是以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三大基础建设是交通提升、信息畅通和城镇化建设;四大产业方向是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
2. “1236”扶贫攻坚行动:即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实现“六大突破”。“一个核心”是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两个不愁”是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个方面的突破。
3. “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1”是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17”是围绕《意见》,省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的饮水安全、农电保障、交通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环境、富民产业、电子商务、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社会救助、金融支持、劳动力培训、人才支撑、驻村帮扶工作组、实绩考核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前三年集中攻坚,每年稳定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到2017年底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
4. “1+2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1”是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意见》,“20”是围绕《意见》提出的交通建设、饮水安全、易地搬迁、农村危房(窑)改造、贫困村动力电覆盖、草畜产业培育、瓜菜产业培育、苹果产业培育、林业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教育、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卫生计生、社会救助、金融、劳动力培训输转、干部人才、实绩考核、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20个配套方案。
5. “五个一”扶贫工作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弘扬一种精神(南梁精神)、紧扣一个核心(精准扶贫脱贫)、遵循一个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建立一套机制(驻村帮扶、资金帮扶、脱贫激励、逢提必下)。
6. 南梁精神: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创立陕甘红军和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所创立和坚持的革命精神,主要内容是坚定信念、顾全大全、实事求是、自强不息、执政为民。
7. “6873”交通突破行动:全省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建设5000亿元、铁路建设3000亿元、民航建设400亿元),建成公路、铁路70000公里以上(公路67000公里、铁路3400公里),实现全省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开通三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发展不足的问题。
8. “6113”交通突破行动:全市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1575亿元(其中:公路建设920亿元、铁路建设650亿元、机场建设5亿元),建成公路、铁路10615公里(其中:公路9917公里、铁路698公里),着力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3大突破,从根本上破解全市交通发展的瓶颈制约。
9. “6363”水利保障行动:全省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投资3000亿元,构建区域协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保障有力的区域供水体系、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增产增效的农田水利体系、防控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6大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努力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3大目标”。
10.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1. “3 ” 783”主体责任体系:即履行三大职责、抓实七大任务、健全八大机制、拓展三大载体。履行三大职责,就是履行党委(党组)的集体领导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班子其他成员职责范围内的领导责任,切实做到党委积极负责不松手、党委书记自觉尽责不甩手、班子成员主动担责不缩手。抓实七大任务,就是落实好严明政治纪律、选好用好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规范权力运行、着力深化改革、做到表率引领等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健全八大机制,就是紧紧围绕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按照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责任分解、压力传导、履责报告、联系群众、巡视督查、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拓展三大载体,就是深化拓展联村联户行动、效能风暴行动、先锋引领行动,推动全省形成党员齐动手、群众齐参与、社会齐监督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格局。
12. 再造一个子午岭:每年利用宜林荒山100万亩培育林业种苗产业,到2020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700万亩,相当于在我市境内“再造一个子午岭”。
13. 固沟保塬生态工程: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着力构建“塬面径流调控、坡面生态治理、沟道水沙集蓄”3道防线,控制塬面侵蚀和萎缩。
14. 两个千亿级产业链:围绕建设国家级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的战略定位,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开采转化为牵引,建设油气煤电化冶材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石油石化、煤炭生产转化两个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链。
15. 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16.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7.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18.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体,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动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19. 大数据:即所涉及的资料数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20. 海绵城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1. 综合保税区: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